2018年我國對地觀測遙感衛星迎來密集發射期
衛星遙感技術在生態文明、“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科學防災減災等領域應用廣泛,為國家發展提供了戰略支撐。但是,我國衛星遙感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需要打破信息互聯互通的壁壘,實現多星多源多種遙感數據的融合共享,構建“最強大腦”,才能使遙感技術得到深度應用,讓衛星“天眼”更顯神通。
2018年,我國對地觀測遙感衛星迎來密集發射期,一顆顆遙感衛星接連升空。近年來,遙感衛星對地觀測技術廣泛應用于氣象、海洋、測繪、環境監測等領域,成為預報、評估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的利器,每年可挽回自然災害損失數百億美元。
要讓衛星遙感“天眼”發揮更大作用,多源遙感數據融合是發展趨勢。然而,我國衛星遙感信息缺乏互聯互通,制約了遙感技術的深度應用。如何打破行業壁壘,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七成衛星影像已國產化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由于我國缺少可靠遙感數據源,甚至出現多個部門同時購買相同國外遙感數據的現象。”近日,在由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中國氣象學會、中國遙感應用協會主辦的“遙感應用技術論壇”上,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宋超智說。
過去,由于我國缺少自主遙感衛星,數據主要靠從國外購買。隨著需求增加,當時國內出現了許多國外衛星代理公司。購買一幅遙感影像多則3萬多元,平均也要1萬元左右,而且數據無法自主可控。我國每年花在購買國外遙感影像方面的費用不計其數,甚至還有很多是重復購買,浪費了大量資金。
10年后的今天,通過不斷創新和攻關,我國遙感數據源得到了極大豐富,衛星影像高精度無地面控制精確處理等技術也取得了突破。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龔建雅介紹,我國光學遙感衛星應用完全能夠滿足國內外測圖、土地調查、變化監測、國家災害應急和國防安全等重大需求,衛星影像的國產化率已經從十幾年前的10%,提高到了現在的70%以上。
近年來,我國遙感數據源獲取能力大大提高。僅今年就有多顆遙感衛星接連升空。1月份,高景一號03和04星、吉林一號07和08星;3月份,高分一號02、03和04星;4月份,珠海一號02組共5顆星;5月份至7月份,高分5號、6號和11號。
實際上,遙感衛星家族也在不斷擴大。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許小峰介紹,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了氣象、海洋、高分、資源、環境等對地遙感觀測衛星系列,商業遙感衛星系列也發展得非常快。其中,我國風云氣象衛星作為全球對地觀測氣象衛星的重要成員,已成功發射了17顆,目前有8顆在軌運行,且每個衛星都獲得了大量遙感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國內市場上國外衛星數據價格大幅降低,分辨率低于2米的衛星數據已基本退出市場。
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共享
目前,國家發展戰略需要遙感衛星提供智慧力量,各行業的遙感應用需求旺盛。在生態文明、“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科學防災減災等領域,都需要遙感技術和數據支撐。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區域多沙漠、海洋、高原、山地,暴雨、強對流、森林草原火情、沙塵暴等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遙感衛星可對這些區域開展全天候、立體化觀測,清晰地捕捉災害變化。許小峰表示,目前中國風云二號H星已定位于東經79度印度洋赤道上空,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氣象遙感監測服務,但深層次的大氣、陸地、海洋遙感服務產品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研發。
氣象災害是自然災害中占比最大的災種,遙感技術可提供大范圍、高時效、直觀精確的各類產品,為氣象監測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態文明建設也迫切需要精細化的遙感服務,精準監測植被變化、地表溫度、霧霾、沙塵、干旱、火情、水情等。
許小峰告訴記者,目前衛星遙感亟待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信息共享、互聯互通;二是深度開發應用。當前,我國衛星遙感數據分散在氣象、海洋、環境、減災、測繪、地震等各個部門,如果能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才能得到更好的應用。
衛星遙感信息應用遠不止對衛星云圖“看圖識字”,通過數值計算、定性定量分析等手段,還可以發現和識別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例如,著名的歐洲數值天氣預報中心通過對信息有效整合處理,數值預報水平位居全球第一。
“一定要打破信息互聯互通壁壘,將分散的遙感數據轉換為各行業、各部門、每個科技人員都能方便獲取和使用的數據信息,實現多星多源多種遙感數據融合共享。”許小峰說。
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
由于核心元器件受制于國外,我國遙感衛星定位精度曾長期停留在300米左右。“經過20年發展,目前影像空間分辨率已達到1米至0.5米。”龔建雅說。但在無地面控制情況下,高程精度還沒有解決,只能做到300米;在有地面控制情況下,精度也比國外差1至2個數量級。
龔建雅率領研究團隊借助資源三號衛星開展遙感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在無控制點國外測圖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高分辨率遙感信息要素提取方面,采用機器學習技術,提取率達到98%,與手工作業相當。
“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遙感應用技術自主創新還存在不足。”許小峰表示,在這一領域,目前我們較多地采用了歐美技術方案。雖然國家衛星中心針對風云三號和風云四號氣象衛星資料開發了SMART和SWAP氣象應用專業軟件,航天宏圖公司也開發了遙感圖像處理國產通用軟件PIE,但面對日益增長的各類需求還遠遠不夠。
宋超智說,我們要全力提升影像處理的實時化、智能化、融合化水平,打造有效利用遙感數據資源的核心技術和軟件平臺,把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全面拓展遙感技術在關系國計民生重點領域的應用。
據透露,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遙感應用工作,近日正在整合原一部三局的3支遙感隊伍,開始籌建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
更多相關
gps測量儀的工作原理
1.GPS測量原理。GPS測量儀接收到三個或三個以上導航衛星信號時,可以計算出測量儀(GPS接收器)所在的坐標的位置。接收到4個或4個以上衛星信號時,就可以計算出海拔高度。2.GPS全球定位系統分為...
沉降觀測步驟詳細講解,高精度水準測量流程
沉降觀測即根據建筑物設置的觀測點與固定(永久性水準點)的測點進行觀測,測其沉降程度用數據表達,凡一層以上建筑、構筑物設計均要求設置觀測點。既然沉降觀測這么重要,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一期沉降觀測詳細步驟...
全站儀多少錢一臺?全站儀的品牌、價格、功能介紹
1.全站儀的品牌及價格介紹:全站儀的價格與品牌、測量精度、測距、型號等有關,要根據實際需要購買。全站儀包含經緯儀和標準儀的功能,所以會比較貴。目前市場上很多品牌都是國外品牌,比如日本賓得和德國徠卡2....
昆山市城建測繪有限公司工程測量部工作紀實
昆山市城建測繪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工程測量、不動產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及海洋測量乙級資質的專業測繪機構。自公司成立至今,工程測量部的每一位測繪人一直堅持寧可自己多流汗也不讓數據出差錯的原則,每...
“厲害了!1+1”丨如此輕松測導線,就用測量機器人聯合“導線助手Pro”軟件
在精密控制測量和變形監測項目中,由于要求的精度較高,因此不能采用常規的測量點坐標的方式進行,而必須按照多測回測角的模式對測量點進行多個測回的全圓觀測,并且在測量過程中還需要對角度和距離進行各種限差的檢...
全世界地基增強系統(cors)盤點
“地基增強系統,是獲得高精準衛星定位信息的基礎。通過RTK差分技術,地基增強站能夠輔助修正衛星信號誤差,提高定位精度。世界各國競相發展地基增強系統,以滿足各行各業對高精度位置的需求。” 美國國家...
測繪專業王牌院校盤點,這所“雙非”院校與武大并列第一
測繪,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選擇一所好的專業院校,對未來的就業前景和薪資待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今天為大家盤點一下,測繪學科中的——王牌院校! 說起測繪,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
徠卡TS16全站儀助力“天和之眼”自動導向系統精準掘進
3月25日凌晨,南京如往常一般靜臥在長江兩岸,而長江之底卻不似以往的平靜,長江南岸水浪翻騰。隧道內,被譽為史上最“萌”的盾構機“振興號”順利下穿長江江底,抵達南岸大堤。 南京和燕路過江通道被稱為...